首页 > 理论 > 理响塞上 正文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有形有感有效推进示范区建设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22期 作者: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发布时间: 2024-11-21 | 打印 | 字号:TT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宁夏以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的,以城市社区为着力点,以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环节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打造了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宁夏样板。

  多维度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互嵌融居。通过公共政策引导,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各族群众交错杂居。如银川市通过摇号分配保障性住房,插花式安置政策性移民和自主迁徙移民,全面构建起各族群众同小区共单元、同村庄共村组、同车间共班组、同学校共班级的互嵌式生活结构。

  经济互嵌。以“立项目、促就业”为抓手促进各民族经济互嵌。通过向企业输送务工人员,设立幸福社区劳务站,劳务经纪人长期带领居民外出务工等方式增加百姓收入,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文化嵌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以树立一体共识为目标,持续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黄河非遗文创展、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等,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

  社会互嵌。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嵌入便民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设立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等基础服务设施,提供养老托幼、文体教育等社区服务,形成全覆盖的老有颐养、幼有所育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做和睦邻居、交知心朋友。

  心理互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赓续红色血脉等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五个认同”,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持续发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优势

  宁夏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已取得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深度总结实践经验,久久为功,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效结合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在基层层面进行落地实施,使顶层设计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注重倾听基层声音,及时调整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符合各族群众的实际需求。这种“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不仅提升了政策的执行力,还确保了各民族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促进了各族群众的共同发展。

  空间嵌入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基础。建立完善促进各民族空间嵌入的工作保障机制,打破生产生活的空间壁垒,使各族群众在居住空间上相近、社会交往中相亲、日常生活里相助,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区生活模式。

  服务嵌入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关键路径。立足推动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积极促进各民族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张网”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深化,更好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心理嵌入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核心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让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入各族群众血脉,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五个认同”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来源】:《共产党人》第22期